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从2010年设置伊始,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聚焦福建省新材料产业,特别是福州市纺织功能材料、新型建材、新型显示三条重点产业链,在功能纤维新材料、涂层新材料、柔性智能新材料三个领域不断凝练特色。专业先后于2015年获批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2016年获批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2018年获批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2022年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这构建了本专业与省内其他高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才培养上的错位发展与优势互补。

本专业贯彻OBE理念,致力于高分子新材料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试行“小订单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福建恒申集团、福建永荣集团、福建思嘉集团、泉州万家鑫集团等省内龙头企业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校企合作贯穿式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教学全过程对接产业链。通过“高分子新材料概念验证训练学期”,以项目驱动+数字赋能,并结合专业学科竞赛的强化,构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不断完善专业特色的持续改进机制闭环。截至2024年,本专业已为材料科学与化工行业输送了10届合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600余人,深造硕士研究生80余人。培养了诸如季莹莹(党员,《人民日报》“百名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代表”)等创新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突出的毕业生。

本专业现有教师30人,含16名专任教师、3名实验教师,另有10名企业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中,14人具有博士学位,省级人才10人,双师型教师11人,12人具有境外学习经历。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具有材料类本科毕业背景的教师人数比例为62.5%,87.5%的教师在学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材料类专业。专业人才培养依托省海洋传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中国漆新型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创新实验室等平台开展,建设有聚合物成型加工实验室、高分子化学实验室、高分子物理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超66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1360万元,拥有双螺杆挤出机、注塑机、流延机、吹膜机、密炼机、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20余台套。

近年来,专业所属材料学科和化学学科均入围全球ESI 排名前 1%;建设有省级一流课程4门,承担省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10项;教师获评省级金牌工人(教学)1人,省级教学竞赛获奖2人,获校本科教学优秀奖6人次;以学科竞赛为引领,专业承办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竞赛上斩获奖励70项/人次,团体二等奖2次。近三年年均就业率为97.2%,年均升学率为19.8%。

深耕错位发展,不断打造特色与优势,是我们人才培养的理念;校企联合,小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我们的培养模式;优秀的教师团队、专业的科研平台、先进的教学设备,是我们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的保障。